單位:奥波 (Obol)
物料:青銅
年份:266-261 BCE
鑄造地點:推羅(Tyre)
亞歷山大的將軍多利買一世(Ptolemy I Soter)在繼承人戰爭中成功佔據埃及,自此開始了長達250年的多利買王國。來自希臘的多利買的統治者王同時也擁有埃及法老的身分,第一世紀名媛克麗奧佩脫拉七世(埃及妖后)也是來自這個王室家族,擁有希臘馬其頓人的血統。
公元前二世紀間,多利買人與西流古王國不斷爭奪地中海東岸地區的控制權,顯然地多利買二世 · 非拉鐵非斯成功奪得黎巴嫩的大城市推羅。
偽託名書《亞里斯提書信》(Letter of Aristeas)中記載,出多利買二世 · 非拉鐵非斯為了增加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收藏及認識猶太人的法律,命令從人安排猶太人將希伯來聖經翻譯成為希臘文,著名的《七十士譯本》(LXX)因而誕生。雖然現代學術界無法斷定故事細節的真偽,但無論如何《七十士譯本》都是一部舉足輕重的聖經,新約聖經作者每一次引用希伯來聖經都選擇使用《七十士譯本》,初期教會能普及某程度都靠著這希臘語的典籍。
正面圖案:宙斯-阿蒙頭像,望右。
背面圖案:鷹站在雷電之上,展開翅膀,左翼下是豐盛之角及木棒
希臘語:BAΣIΛEΩΣ ΠTOΛEMAIOY
意思:王,多利買
單位:舍客勒 Shekel
物料:銀
年份:May, 66 CE – March 67 CE
鑄造地點:耶路撒冷(Jerusalem)
公元66年,猶太奮銳黨發起起義,試圖脫離羅馬的管治,戰爭在猶大及加利利地區爆發。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詳細描述整段戰爭的歷史集成著作《猶太戰爭》。
錢幣發行由政權負責,因此奮銳黨在起義初期便開始鑄造錢幣,一方面作為官方使用的貨幣,另一方面透過錢幣的流動,發放起義的信息。
考古發現眾多起義期間所鑄造的錢幣,有一些更是將新圖案直接鎚舊有羅馬錢幣上。
起義份子選擇在錢幣上擺放象徵以色列或猶太民族的禮儀杯和石榴,無疑是為嘗試挑起猶太人的民族情緒。更特別是他們選擇以古希伯來(Paleo-Hebrew)字母書寫,這種字母是舊約聖經時期猶太人被擄前所使用的書寫方式,是希伯來語原初的字母,以斯拉時期回歸以色列後希伯來語改用了亞蘭語的字母。因此這錢幣上的文字或許這也是起義份子內心訴求的表達。
正面圖案:禮儀杯,上方有文字。
古希伯來語:שקל ישראל א
意思:第一年,以色列的舍客勒(左) 或 第三年,以色列的舍客勒(右)
背面圖案:三個石榴果實
古希伯來語: ירושלם קדשה
意思:神聖的耶路撒冷
單位:四德拉克馬(Tetradrachm)
物料:銀
年份:69-70
鑄造地點:安提阿(Antioch)
尼祿(Nero)在位晚年,羅馬和平面對危機,猶大地爆發的戰爭,更是雪上加霜。希律亞基帕二世(Herod Agrippa II)及敘利亞省總督加盧斯(Gallus)都未能平定叛亂。尼祿唯有派出已經退休的將軍維斯帕先前往猶大地處理動亂。
公元69年,尼祿自殺羅馬統治者的座位由不同的人爭奪,大多數是獲羅馬軍團支持的將軍。歷史學家稱這一年為「四帝之年」,加爾巴(Galba)、奧托(Otho)、及維特里烏斯(Vitellius)先後爭端皇位,最終東方的軍團在猶大地擁護維斯帕先登基。
從古代文獻可以見,維斯帕先登基是一個公開的秘密,約瑟夫及約哈蘭拉比(Rabbi Yochanan Ben Zakkai)都分別在維斯帕先面前「預言」他即將登基,而顯然地維斯帕先十分喜悅這「預言」。前者約瑟夫叛亂的死罪得饒恕,成為維斯帕先的朝臣,後者三個願望實現,猶太信仰得以在耶路撒冷以外的亞夫內(Yavneh)延續。
正面圖案:帶月桂冠維斯帕先頭像。
希臘語:ΑΥΤΟΚΡΑΤ ΚΑΙΣΑ ΟΥΕΣΠΑΣΙΑΝΟΥ
意思:皇,凱撒,維斯帕先
背面圖案:展開翅膀的鷹,左翼前是棕枝
希臘語:ΕΤΟΥΣ ΝΕΟΥ ΙΕΡΟΝ Β
意思:神聖的、新的、第二年
公元三世紀
維米納基烏姆(Viminacium),塞爾維亞(Serbia)
羅馬銀行業由數個不同的專員負責,Argentarii 負責兌換及儲存銀錢;Mensarii是官方指定的銀行家,是動亂或經濟低迷時被指派來援助平民的人;Coactores負責為放債人收取銀錢;最後 Nummularii是負責鑄造錢幣的。這浮雕左邊坐下正在兌換銀錢的似乎是一位 Argentarii。
自希臘時期,神廟除了宗教禮儀外,也是儲存財富的地方到了羅馬時期這功能大概也保持。從約瑟夫記載可見耶路撒冷的聖殿也不例外,而福音書告訴我們兌換銀錢的活動也不是猶大民族陌生的事情。